习什么时候灭亡,新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
导读:1、新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相信种子|相信岁月遇见孩子绽放的现在|预见孩子美好的未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历经十几个王朝,那么,你知道这些王朝名称的来历吗?今天,诗词君一并告诉你!夏朝统治时间:约前2070-前1600开国君主:夏启末代君主:夏桀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

1、新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遇见孩子绽放的现在|预见孩子美好的未来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
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
历经十几个王朝,
那么,你知道这些王朝名称的来历吗?
今天,诗词君一并告诉你!
夏朝
统治时间:约前2070-前1600
开国君主:夏启
末代君主:夏桀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的中国世袭王朝的起始。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
安阳殷墟
商朝
统治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开国君主:商汤
末代君主:商纣王(帝辛)
首都:朝歌【zhāogē】(今河南鹤壁市)
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返回亳都,以“商”作为国号,建立商朝。
武王伐纣
周朝
统治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
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西周】
末代君主:周赧王(姬延)【东周】
首都:镐京(今西安)、洛邑(今洛阳)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
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秦始皇(影视剧照)
秦朝
统治时间:前221—前207
开国君主:秦始皇(嬴政)
末代君主:秦三世(子婴)
首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伯翳(伯益),本为古部落首领少昊后裔,为“嬴”姓。
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
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由于统治者姓嬴,又有嬴秦之称。
刘邦(影视剧照)
汉朝
统治时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开国君主: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末代君主:汉献帝
首都:长安、洛阳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史称东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即为汉朝。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自称季汉,又称西蜀。
[图片6]
曹操(影视剧照)
三国
魏
统治时间:213年5月—266年2月4日
开国君主:魏文帝曹丕
末代君主:魏元帝曹奂
都城:洛阳
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刘备(影视剧照)
蜀汉
统治时间:221年5月15日—263年
开国君主:蜀先主刘备
末代君主:蜀后主刘禅
首都:成都
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后代,后来建立蜀汉政权,意为蜀汉政权的国号为“汉”,刘备自称是汉室的延续。
由于其所建立的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所以多被称为“蜀”。以其地称其国,后人逐渐习惯了这个称呼,而又为了承认刘备建立的汉室政权,故称其为蜀汉。
孙权(影视剧照)
孙吴
统治时间: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开国君主:吴大帝孙权
末代君主:吴末帝孙皓
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武昌(今湖北鄂州)
“吴”作为地理概念本来是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封建时代常被用作爵位、国号的名称。
孙坚为汉末吴郡富春人,因军功积累一直做到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江东发展,公元196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掌兵权。公元220年,曹魏建立,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
为区别于前12世纪至春秋战国之际存在的诸侯国吴国,以及五代时期杨行密建立的吴国,史学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称之为孙吴。因其居于三国之东,而有东吴之称。
司马懿(影视剧照)
晋
统治时间:266年-420年
开国君主:晋武帝司马炎【西晋】、晋元帝司马睿【东晋】
末代君主:晋恭帝司马德文
定都:洛阳【西晋】、建康(今南京)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被魏帝曹奂封晋公。咸熙元年(264年),加封晋公晋王。司马炎后来代魏称帝,就用晋作为国号。
隋朝
统治时间:581年—618年或619年
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
末代君主:隋炀帝杨广
首都:洛阳
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世袭爵位,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唐朝
统治时间:618年—907年
开国君主:唐高祖李渊
末代君主:唐哀帝李柷
首都:长安、洛阳
唐朝的国号为“唐”,曾是晋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朝
统治时间:960年—1279年
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北宋】、宋高宗赵构【南宋】
末代君主:宋末帝赵昺
首都:汴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
赵匡胤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尊称为大宋。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后逐步统一中国,由于疆域相对南宋而言到达黄河以北,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北宋。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东京,北宋亡。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继承皇位,改元建炎,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赵构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绍兴八年(1138年),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为行都,称为行在。
昭陵六骏图(金·赵霖)
金朝
统治时间:1115年-1234年
开国君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末代君主:金末帝完颜承麟
首都: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中都大兴府(今北京)
据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因此“金”成为金朝的代称。
辽朝
统治时间: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末代君主:耶律延禧(天祚帝)
首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汴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
史学界公论,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
[图片14]
西夏王陵
西夏
统治时间:1038年—1227年
开国君主:夏景宗李元昊
末代君主:夏末帝李睍(xiàn)
首都:兴州(今宁夏银川)
西夏,本名是大夏,简称夏,源于地名,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同时亦有河西之称,是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元朝
统治时间:1271年—1368年
开国君主:元世祖忽必烈
末代君主:元惠帝妥懽帖睦尔
首都:大都(今北京)
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
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布《建国号诏》,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其中大元中的“大”字并非类似大汉,大唐那样的尊称,因为统治者是蒙古人所以又叫蒙元或胡元。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所以称呼元廷的残余势力时又叫北元或残元。
朱元璋画像
明朝
统治时间:1368年——1644年
开国君主:明太祖朱元璋
末代君主:明思宗朱由检
首都:应天府(南京)、顺天府(北京)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康熙画像
清朝
统治时间:1616年—1912年
开国君主:清太宗努尔哈赤·皇太极
末代君主: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
首都:北京
万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 新朝是汉代夹在西汉和东汉之间的一个短暂的王朝,建立者是西汉外戚王莽。
新朝回建立时间是答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灭亡时间是地皇四年(公元23年10月6日)。都城是常安(今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
1、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东汉并开创了光武中兴。
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
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2、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初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盐铁官营等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对外则开拓了东并朝鲜、南据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的辽阔疆域,奠定汉地基本范围;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拓展对外交往,并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沿袭武帝晚年息兵养民的国策,恢复汉朝的国力。至汉宣帝时期,对外降服匈奴并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开创了国力极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标志西汉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长安,史称新朝,西汉覆灭。
新朝(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汉历寅正为丑正,改元始建国,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史称新莽。
地皇四年(23年),新朝灭亡,共1帝、15年国祚。
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史称新莽。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西周(前1046~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亡国暴君:周幽王
重大事件:幽王死后,申公、鲁公、徐公立前太子易九为申。郭刚寒派另一个太子虞臣带他一起去,于是两国并列立国。夷九为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王朝建立。虞臣于平王二十年(公元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公元前781年,周禹王继位,任命强大的郭氏父王为继承人。政府的腐败激起了中国人的不满。
公元前779年,打败了刘纪的戎;与此同时,周朝自然灾害频发。秦王拒绝了鲍思的女儿和太子,代之以他心爱的美人。他的儿子伯甫成为太子。义九逃到沈国。益九的母亲是沈侯的女儿。神侯联合了曾国的狗蓉和西天来攻打幽王。
在骊山下杀了大王的时候,荣狗趁机掠夺了大量的财宝。西周结束了。在诸侯国的帮助下,易九登上王位,成为平王。第二年,他迁都洛邑,这标志着东周的开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2、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共统治了多少年?
清朝灭亡于1912年,统治时长为296年。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从改国号为大清开始,总计276年。
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
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
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相对繁荣稳定、全面民族实力远远好于汉唐时期。
多民族国家已统一巩固, 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各部、新疆和西藏纳入地图, 并在西南实施了改变的土质政策。
最后, 确定了现代中国的地图, 积极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封建专制也推至最高峰。在中后期, 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孤立等因素逐渐落后于西方。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实现五族共和,清朝从此结束。
扩展资料:
清朝的农业发展:
清代采用了开垦荒地、移民边境地区和推广新作物的生产。
由于清初的国内外贸易渠道在清初的国内外贸易渠道和对外贸易的推动下, 经济农业也更加发达。为了缓解清初的阶级矛盾, 实施奖励复垦、减税的政策, 大陆和边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发展。
到了 18世纪, 清代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 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更加严格, 民族实力强大, 秩序稳定。清初, 大力推行圈地和收费的邪恶政治, 极大地损害了中原的经济, 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历史:1636年——1912年,共持续296年。清朝共有十二位皇帝,第一位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极),最后一位是宣统帝——傅仪。
清朝十二朝习惯上就把它分四段,第一段清朝兴的历史,就是三朝,天命、天聪、顺治,简称天天顺。
第二段是强盛,康熙、雍正、乾隆,第三段是衰,大体上也三朝,嘉庆、道光、咸丰。
第四段是亡:同治、光绪、宣统。这样清朝296年历史分作四段就好记了。 入关前期,开创基业,改革兴旺给清朝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画像,就两个字“开创”。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
近代以后在与西方交往中,还短暂的以中华大清国来签订不平定条约,此后大清国和中国两词混用,逐步使中国这一称呼替代了大清国。辛亥革命后以及民国期间对其称呼多为前清。
扩展资料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清朝1636年建朝,到1912年结束,共统治中国276年。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 ,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扩展资料:
发展政策
清朝采取开垦荒地、移民边区及推广新作物以提高生产量。由于国内与国外的贸易提升,经济农业也较发达。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清朝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清朝的经济和人口的增加主要归因于美洲作物番薯,称所谓的“康乾盛世”为“番薯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极大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重农抑商,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手工业方面改工匠的徭役制为代税役制。产业以纺织和瓷器业为重,棉织业超越丝织业,瓷器以珐琅画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镇为瓷器中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公元1912年灭亡,统治了266年。
清朝(公元1636年~1912年,一说按照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起算,一说按照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起算,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鞑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州女真,后改为“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共传十二帝 ,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谓的“康乾盛世”清朝的鼎盛时期,清朝中后期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内部矛盾激化、逐步落后于世界。
作为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
扩展资料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
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主流的看法是:1644年到1912年,共268年。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清政权统一中国)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1912年 2月12日,清帝退位
3、中国历史上,夏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说起夏朝,很多人都知道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书记载的世袭王朝,不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那种封建帝王制度。这是一个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世袭制国家,那么它最终为什么被灭国,被什么国家吞并的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段的历史。
一、世袭制国家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这个故事,那么夏朝就由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在这之前,管理部落都是禅让制,任贤而立。但是传到启的时候,禅让就变成了王位世袭制。王位一步步传下来,一共传了十几代,其中传到桀到时候,夏朝到了日益衰败堕落的境地。
二、覆灭原因桀本身就是一个残忍凶悍的暴君,他一点不体会百姓的疾苦,只顾自己在皇宫里奢靡享乐。传说他在国与国之间战争的时候,施国是一个小国,当时城池很就被攻破,施国的国王为了保住国家就将一位国内绝世美人人喜妹献给了他。桀如获至宝,整日沉迷于荒淫享乐之中并派大臣为她购置奇珍异宝修建宫殿,但是城外的百姓却苦不堪言,甚至食不果腹。
三、灭夏立商繁重的苛捐杂税,把百姓们逼得生不如死,最终一个叫商汤的人集结了众多年轻力壮的青年,他们不顾性命,拼死一搏,反抗残暴的君王,最终战胜夏朝。这个商汤是来自于夏朝的一个部落,这部这些部落在夏朝的压榨下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商汤作为部落的领袖,很早就策划筹谋攻打夏朝,他集结很多部落和各个小国,在一天夜里突袭夏,夏朝军队方寸大乱,平日懒散惯了并疏于训练,很快就不敌商汤的军队。夏桀逃窜后,商汤被拥立为王,开启了商朝时代。
根据中国传统史学,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夏作为一个历史王朝的存在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考古或书面证据来证实其存在。它经常被认为是一个传奇的王朝。
根据中国传统史学,夏朝据说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但其建立和灭亡的实际日期尚不确定,也存在争议。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夏朝的建立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而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夏朝可能早在公元前24世纪就已经存在。夏朝的结束也不确定,一些消息来源认为夏朝结束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而另一些消息来源则认为夏朝可能持续到公元前1500年。
夏朝结束的传统说法是,夏朝被商朝推翻,商朝随后成为中国的统治王朝。夏商周年表项目是一项旨在为夏朝的存在提供证据的考古项目,它表明夏朝和商朝在不同的地区共存,从夏到商的过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总之,夏朝的确切存在日期是不确定的,学者们对此争论不休,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王朝。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现在初步确定是夏朝建立 于约公元前2070年-灭亡于约公元前1600年。
因为中国的可考证的东西,大部分是商朝中后期以后的,包括文字,包括鼎什么的。
像夏朝的事情,在写史记的时侯,大多是凭着口口相传留 下来的记录写的。
所有有夏朝的事,有很多模糊的。
再加上,中国古代农耕+土房子的生活习惯。最后存存下来被 考古的内容不多,并且也不好断代。所以,目前,只是一个模糊的时间概念。 大概是在公元前1600年前灭亡,由于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桀不理会百姓的疾苦,苛捐杂税 ,导致夏朝灭亡。 夏朝是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亡的,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是中国历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4、从建立到灭亡时间最长的朝代是那个朝代
一。奴隶社会:周1。周王朝。 约800年
周王朝分西周、东周两个阶段。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到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被北方的犬戎人杀死,这是西周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到公 元前256年秦国军队灭亡周朝,这是东周时期。虽然周王朝建立的确切时间目前史学 界还无法给出一个十分精确的答案,但是粗略估算前后历时800年左右。但周朝是个
比较松散的分封制国家,后300年间基本是名存实亡。
2。夏朝:600年
3。春秋时期294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4。战国时期254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
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最长的朝代。秦以外,所有的朝代都从立国者建立的“小王朝” 算起,至退出中原统治地位截止。因而不包括东晋、南宋、残元、南明。这一算法, 与史家通常定义的开国皇帝和亡国之君符合。
1。清朝:清296年,清朝的皇帝是中国历代质量最高的,没有一个昏君,没有一个暴君,连守成之君也很少,若不是东西方碰撞,统治时间会更长。
2。汉朝:实际上是两个朝代,因为中间有王莽的新朝15年。所以,汉朝是西汉214年,
东汉196年。东汉末自建安元年起,习惯上认为已进入曹魏、三国时代,因而东汉实 际是172年。
3。唐朝:和汉朝一样,是两个朝代,中间有武则天的“周朝”15年。两个唐朝加在 一起289年。
4。明朝276年
5。宋朝167年
6。元朝162年
7。晋朝45年
8。隋朝37年
9。秦朝15年。秦是中国的创立者,从“始皇帝”算起是15年;从秦王政即位算起是
40年;从秦灭周室,史家以秦代周纪年算起是49年
5、康百万什么时候灭亡的
清朝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
百万家族全盛时期是在19世纪初叶,当时正是大清王朝由盛入衰的转折时期,先是嘉庆年间历时十年的川楚陕白莲教起义。
到了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东捻,西捻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此起彼伏,也正是在这时,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相继进入中国,外国资本的输入,打破了清王朝因循保守的经济管理体制,陈旧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连年灾荒,各种社会危机一触即发。
动荡的社会环境波及到康百万家族,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康家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加速康百万衰落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大河沉船断财源。1862年前后,清政府为遏制捻军活动,封锁黄河,运河等河道,并烧毁,凿沉河流上的所有船只,康家的航运船队遭受了灭顶之灾,断绝了主要财源,此即“大河沉船事件”。航运船队是康家招财进宝的经济命脉,这个损失对康家来说是致命的。
以后康家虽多次想重组船队,却始终没有恢复起来。再往后随着铁路的修通,水上航运失去了固有的优势,因此,“大河沉船”可以说是康百万家族由全盛进入衰败的转折事件。
2.大修庄园耗财产。从康大勇到康应魁,三代单传,也是康家兴旺发达的创业阶段,第四代弟兄三个,第五代三个,到第六代弟兄八人。
随着人口的增多,康百万家族从第四代开始大建庄园,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规格之高都是罕见的,一直持续到第七代,在数平方公里范围内建成以龙窝沟,南大院,寨上区等庄园住宅为主体,以商业管理,饲养,匠作,祭祀,书院,花园,接待等为辅的二十来处建筑群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
3.建璧坐监二十万。康建璧是康百万家族第六代的掌门人,因杀了行为不端的弟弟,坐了大牢,光是打点官府的银子粗算就有二十多万两。
耗费银两只是表面现象,“建璧杀弟”事件本身暴露了康百万家族内部潜藏的危机,它是家族的衰败迹象由隐蔽转向表面化,动摇了康家世代形成的经济管理体系。在康建璧坐监期间,山东的产业几乎流失殆尽。
4.接驾慈禧上百万。为迎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康百万家族第六代传人康鸿猷独资修浮桥,建行宫,花去大批银两。其时康家已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为了装脸面,康鸿猷大事铺张,又给皇上敬献了黄金珠宝打造的贵重礼物,基本掏空了康家的积蓄。
5.坐吃山空吸鸦片。康百万家族的第七代,第八代,享乐成习,不思创业,坐吃山空,光是吸食鸦片的就有30多人。因吸毒卖地鬻(卖)妻者有之,沦为盗贼乞丐者有之,家破人亡者亦有之,曾经显赫二百年的康百万家族此时真正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
扩展资料:
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距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内8路公交可直达,交通便利。2001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
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
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百万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若涉及到侵权,请联系youxikuang@hotmail.com